物流人才市场紧缺招聘难
发布于:2013/6/24 来源: 点击次数:
面对人才需求,上海物流人才培养一直在跟进公司物流中心本需配备1500人,目前只有1100多人。最急需的是:现场管理者(各工种的组长)、叉车司机和物流信息系统维护员。“院校对物流行业普遍认识不足,较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想找到合适的人才不容易。”阮开明说,“普通岗位的空白还可通过钟点工、计件工来弥补,复合型实战型人才的缺口,
物流行业很年轻。目前,我省共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3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的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招人不易,留人更难。工作时间的不固定、现场作业的高强度、机械重复的枯燥,上海物流都成企业留人的拦路虎。张凤玉说,人才缺口大,员工的流动性也特别大,特别是年轻员工,一旦期望的成长速度与实际不符合,立刻辞职。缺乏职业自豪感觉得低人一等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朱东红认为,对物流,大家还缺乏职业自豪感,觉得这行太苦太累,低人一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入行后发现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迅速转行,
在校生300多人;11所高校开设物流类本科专业,在校生6000多人;45所高职高专开设物流类专科专业,在校生近2万人。物流人才的培养起步更晚。据了解,物流专业进入高校是在2001年后,上海物流而且最初仅限于培养专科学历层次的初级物流人才,直到2003年,高校才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才是真正的行业之痛。永辉全国物流配送中心负责人张凤玉告诉记者记者走访的一些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维持在五六成,即便选择物流行业,毕业生首选物流国企,其次为企业物流部门,最后才是民营物流企业。根据对毕业后就业情况的跟踪,转行跳槽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学历越高,挑剔心理越明显。 究其原因,职业歧视还是根深蒂固。在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物流业属于苦力行业,干的是伺候人的活。有些孩子想从事该行业,家长却百般劝阻,宁愿孩子“啃老”,也不让他们干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