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
发布于:2011/7/16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不断深化的信息技术更新导致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经济的自由化和管制的放松带来了物流市场的开放,既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的竞争环境体现了企业竞争要素的改变,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化,于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就应运而生。 上海物流网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需求特征分析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企业经营思想的转 变,对企业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物流系统化的目标,供应链企业的物流管理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
1.信息的开放性。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开放性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能及时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一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它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为物流需求方和物流服务商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交易平台,使得物流需求方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可以更大范围地选择合适的对象,减少盲目性,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2.合作的互利性。供应链管理将众多企业以供求关系为纽带连接在一起,相互之间由于新产品和新技术共同开发、数据及信息交换与共享、市场机会共享、风险共担等激励因素而连在一起,要求各成员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协作,以降低交易费用和履约风险。这种不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要消除竞争,而是将传统企业为了各自利益的竞争转变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上海物流
3.交货的准确性。供应链节点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和反馈供求信息,运用JIT等技术支持物料计划的执行,可缩短市场反应时间、降低库存水平和减少浪费,给供应链节点企业实现物流作业的精细化运作奠定了基础。衡量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质量的核心是能否按规定的要求向客户准时交货。
4.响应的敏捷性。用户需求在今天已经成为驱动企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而成本在其次,这就要求基于有效用户反应(ECR)和快速反应(QR)的敏捷制造(AM)方式下的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物流运作系统,在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物流服务的同时,能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作出敏捷的响应。物流过程中信息延误、过多的交接工作、供货商对迅速增加生产的组织乏力、在获得运输设备上的困难以及其他许多问题,都将阻碍供应链节点企业物流系统快速反应的能力。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敏捷性主要体现在速度、柔性、用户快速反应能力、竞争能力等方面。上海物流公司
5.物流过程中的同步性。物流作业过程同步化计划是供应链节点企业最终实现物流系统敏捷性的必然决策。同步化计划的提出是为了克服物流系统资源的约束,在系统中找出瓶颈资源,然后对其排序和资源负荷分配,取得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资源、能力的平衡。实现物流过程的同步化还依赖于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物流和信息标准、透明的合作机制以及协调冲突的服务机制。上海货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