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合理化
发布于:2011/7/30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对完成数据采集功能的条码终端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很复杂的功能(例如ZZ9801机)。有一个4行xl6个字符的显示器来显示所采集到的数据和程序菜单;一个键盘输人物品数量;一定容量的数据存储器(256KB~512KB或更大的容量);条码扫描部分可以用笔式(例如HP305光笔)、CCD式(例如Cipher Lar l021 CCD)、激光枪式(通常应选用激光枪,因为光笔和CCD扫描器均为接触式扫描,不能适应仓库作业——编者注);一个RS-232串口作为与PC机的双向通讯接口。终端中的程序由PC机下载,而终端采集到的数据则上传到PC机中去。 上海至郑州物流
当仓库作业增加时,可增加条码终端数。但PC机不一定要增加,当然PC机的配置要合适,如486机或586机,500兆字节以上的硬盘等。
另外,系统中需配置条码打印机,以便打印各种标签:货位、货架用的标签;物品标识用的标签,并标明批号、数量。当然要先决定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标识,是每件物品,每单元、每箱……贴标签,还是其它什么方案。此外,还要对仓库员进行标识,以方便管理。致于条码如何设计、标签格式如何设计等都是在做方案阶段要完成的。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成本低,系统灵活。对于不熟悉条码技术的用户可以以此起步。
另外一个例子是某主体的仓库管理系统。该主体仓库所利用的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高5.5米。有5个巷道,其中4个双伸位巷道,一个单伸位巷道;货位尺寸约1.5x1.5x1.1米,总共3000个,最高7层;货箱尺寸为1.2 X0.7x0.7米,毛重215公斤;托盘尺寸为1.25x1.47x0.08米,每个托盘上放2个货箱。仓库的吞吐能力为每小时120个货位;入库80个货位/小时,出库每小时40个货位。
入库作业:由拖车将货箱从集装箱上卸下后,再用拖车每次2箱按指定方位放在入库站台的空托盘上。货物由条码识别系统识别托盘号,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输送系统将托盘送到指定的巷道的入库货格上,再由巷道车将托盘上的货箱送到指定的货位。
出库作业:根据出库作业单将数据输入到仓库管理系统中去,按出库原则(例如先进先出等)下达出库作业指令,巷道车按指令将指定货位上的货物送到出库货格上,再由输送系统将其送到指定的出库站台上。
系统采用固定式条码阅读器(例如TLMS- 3500 RV)自动识别入库/出库输送系统上通过的托盘标号,并实时将信号上传到计算机系统,经确认无误后由系统指挥输送线将托盘上的货箱送入/出相应的巷道和库位。
系统以计算机监控机为中心,通过RS-232口直接连接输送线控制系统。通过一个8口通讯管理器连接出库条码阅读器,并直接与可编程控制器的串口模块相连;通过一个16口通讯管理器连接入库及巷道条码阅读器,并通 过RS-232口直接和监控机相连。
采用这种系统可提高货物出库/入库的正确性,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同时也可改变原有系统中存在的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状况。条码技术象一条纽带,把产品生命期中各阶段发生的信息联接在一起,可跟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且条码化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用条码设备既方便又快捷,自动识别技术的效率与键盘是无法相比的。
日本夏普电子公司四年来采用条码化的仓库管理系统,仓库作业数呈二位数字增加,人员数却没有增加,且库存精度达到百分之百;发货和进货作业的差异率降为零,而且一些劳动量大的工作也压缩了。过去以纸为基的作业方式,在发货和入库方面,每月约有200个错误发生,错误发生后,往往需要几个月来跟踪这些差异,以免扩大其影响。现在每一件货物出入库时,操作员马上把货物上的条码用一支手持式CCD式激光枪识读,通过数据采集器把数据及时地送入计算机;而有些条码阅读器则直接装在升降机上,避免了错误发生。
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决定着仓库地位不是或缺与否,而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与现代企业之间商品流通的重要转移和仓储的必需有的基础设施。仓库管理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条码技术是保证仓库作业优化,充分利用仓库空间,快速便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创汇增值的优先手段。
一、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涵义及意义
物流运输合理化就是在保证物资流向合理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质量,以适宜的运输工具、最少的运输环节、最佳的运输线路、最低的运输费用使物资运至目的地。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及时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要。
(二)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使货物走最合理的路线,经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时间,取最短的里程到达目的地,从而加速货物流通,既可及时供应市场,又可降低物资部门的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货损货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消除运输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提高商品运输质量,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否则,不合理运输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并相应地转移和追加到产品中去,人为的加大了产品的价值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加重需求方的负担。
二、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上海至河南专线
物流运输合理化,是由各种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
(一)、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二)、运输环节。因为运输业务活动,需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三)、运输时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运输部及时,容易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尤其是国际贸易市场
(四)、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
(五)、运输费用。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上述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有的还相互矛盾。运输时间短了,费用却不一定省,这就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快,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关键,因为这两项因素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物流不合理运输是针对合理运输而言的。不合理运输是违反客观经济效果,违反商品合理流向和各种动力的合理分工,不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环节过多的运输是导致运力紧张,流通不畅和运费增加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运输,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流运输
是指同一种物资或两种能够相互代用的物资,在同一运输线或平行线上,作相对方向的运输,与想对方向路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对流。对流运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明显的对流运输,即在同一运输线上对流。如一方面把甲地的物资运往乙地,而另一方面又把乙地的同样物资运往甲地,产生这种情况大都是由于货主所属的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所造成的。二是隐蔽性的对流运输,即把同种物资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输。
(二)、倒流运输
是指物资从产地运往销地,然后又从销地运回产地的一种回流运输现象。倒流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物资由销地运回产地或转运地;二是由乙地将甲地能够生产且已消费的同种物资运往甲地,而甲地的同种物资又运往丙地。
(三)、迂回运输
是指物资运输舍近求远绕道而行的现象。物流过程中的计划不同、组结不善或调运差错都容易出现迂回现象。
(四)、重复运输
是指某种物资本来可以从起运地一次直运达到目的地,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人为的运到中途地点(例如中转仓库)卸下后,又二次装运的不合理现象,重复运输增加了一道中间装卸环节,增加了装卸搬运费用,延长了商品在途时间。
(五)、过远运输
是指舍近求远的运输现象。即销地本可以由距离较近的产地供应物资,却从远地采购进来;工产品不是就近供应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它消费地,违反了近产近销的原则。是远程运输,由于某些物资的产地与销地客观上存在着较远的距离,这种远程运输是不合理的。
(六)、运力选择不当
选择运输工具时,未能运用其优势,如弃水走陆(增加成本)铁路和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上具承载能力不当等。
(七)、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如可以选择整车运输却选择了零担,应当直达却选择了中转运输,应当中转却选择了直达等,没有选择最佳托运方式。
四、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运输合理化是一个系统分析过程,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运输的各个环节和总体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选择时应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首先,要考虑运输成本的高低和运行速度的快慢甚至还要考虑商品的性质,数量的大小,运距的远近,货主需要的缓急及风险程度。 上海到大连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