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
发布于:2011/7/18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公司 点击次数: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概念,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和理论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策研究咨询部门之间对此也没有达成统一的定义和认识。各种讨论和论证,对现代产业体系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笔者认为,从学科研究的角度,产业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加上“现代”二字,是表示了对产业体系的一种带有价值标准判断的取舍。现代产业体系可以认为是产业体系的一个集合或者子类,即被纳入“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那些产业,应该具有更多的“现代元素”。从中国理论界和政策研究界讨论的情况看,这些元素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的理念,符合“两高两低一自主”特征的各类产业。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一样,现代产业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也未必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那些内容并不一致的可能带有地方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都应该是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两型社会”理念,并能够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体系的东西。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比较 上海物流公司
目前还没有检索到国际上系统阐述所谓现代产业体系的文献。在产业经济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很年轻,是“现代”或“当代”的)的学科理论中,也没有一个“现代产业体系”的专有概念。因为即便是比较“古老”的三次产业分类,也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而在二战以后才流行的。只要是“产业体系”,多少都有一点“现代”的意义在那里。这和“工业化”是一个意思。因为工业化就等于现代化。这是从学理方面的分析。国内提出“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实际出于决策层指导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并非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是带有一种理想的观念取向的表现方式,即突出了产业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联系,是对“新型工业化”理念的补充和发展。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讨论问题,现实的做法是把发达国家现有的产业体系拿来作比较。从发展的阶段来说,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应该是比较“现代”的,对中国许多地方来说,甚至是“超现代”的。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而在第三产业中,包括金融及其中介服务业、文化传媒出版影视新闻广告等文化信息服务业、行政服务等在内的生产服务性产业的比重在50%以上或左右,如果加上运输通信等,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就更大。 上海货运公司
当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尽管在本国的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绝对量并不小,科技含量更高。如美国的工业比重尽管只有16%,但产业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因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基本都转移出去了,从数量上看,美国工业绝对值也有近2万亿美元(19929亿美元,2005年),远高于中国的1.4万亿美元(2005年,按1:7汇率计算)的数值,如果以人均水平计算,差距就更大。
由此可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占较大比例,而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体系。 上海到山东省专线 从政府视角来看,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引导产业发展时推行的政策及其导向,可能对我们认识“现代产业体系”,或者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业政策的导向会有所启示。
一般来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政府不太干预产业的发展,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是企业集合,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基本依赖微观主体的决策。日本作为后发的市场经济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浓郁东方官僚文化特征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多采用了政府指导和干预的方法,产业政策作为产业经济学的专用概念也来自日本。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时候,就提出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的概念。日本的概念是,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重化工业型的产业结构要继续升级,就是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那么,什么是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呢?日本经济学家认为,这主要指以知识活动集约度高的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在工业化的后期,即所谓的知识发展阶段,技术进步主要依靠知识主导的活动,知识主导的活动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这主要是指研究与开发活动、设计和造型活动、基于专业知识的咨询决策活动以及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特征是需要高度的知识和经验等能力。(鹤田俊正、伊藤元重《日本产业结构论》,2001年)。在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中,主要有四类产业:一是研究与开发产业,包括:计算机、机器人、集成电路、原子能及其相关产业、生物工程等;二是深度加工组装产业,包括通信机械、办公机械、数控机械、环保机械、教育机械、高级加工生产线等;三是时尚产业,包括高级时装、高级家具、高级音像制品、住宅用自动控制产品、其他电子机器等;四是知识服务产业,包括:信息处理服务、系统工程、远程教育及其关联产业、软件产业等。这基本就是一个先进制造业加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到济南专线 发达国家近年来的产业进步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对创意产业的推崇。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2001年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当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磅,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在澳大利亚,1999年创意产业已占GDP的3.3%,就业人数34.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7%。香港半官方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于2002年9月5日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显示,直至2002年3月为止,香港创意产业聘用了9万余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创意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创意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2%。其它在创意产业领域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新加坡、日本、德国、韩国、台湾、法国、澳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