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有待深化
发布于:2011/7/21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 点击次数:上海到厦门大件运输现代流通方式得到不断发展
首先,在连锁经营方面来看,广东省连锁经营率相对较,其中,深圳、广州的连锁率分别为47%和27%,分别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一、六位。根据广东流通产业的“十五”期间发展趋势,预计2010年估计能达到30%左右,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
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技术、水平上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在“2005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广东省入选19家,占19%。 在“2005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序”中,广东省入选12家,占24%。上述两项评选广东省入选数量均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代表了广东省物流企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到福建省专线
第三,广东省的电子商务与北京、上海并列为全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的三大地区。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大力构建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2005年,广州电子商务交易额652亿元,增幅超过40%。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面,广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7年12月启动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正佳网(中文域名“正佳网.com”, 英文域名“zhengjiaweb.com”)是中国现代服务业第一网,填补了我国大型商业机构开展大规模电子商务的空白,也是国家倾力打造的中国B2C第一品牌。
(三)流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广东流通产业结构得到较大的改善,业态业种结构得到调整。广东流通领域的业态业种创新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各种适应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新业态、新业种,如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家电超市、家具超市、汽车超市、装饰材料超市以及电子商务、网上商店等,正在全省各地不断涌现。珠三角地区大中城市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定位逐步清晰,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多种零售业态层次分明、功能齐全。
(四)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上海到厦门货运
我省流通业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大、机制活、实力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流通业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支骨干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公司治理不断完善,资本运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广东主要的流通类上市公司有9家,其中国内上市的有5家,香港上市的有3家,美国上市的有1家。另外,短期内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有2家。这些企业通过上市,公司治理不断完善,资本运作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收购兼并成为快速扩张的一种新方式。收购兼并成为广东流通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新方式。例如,2005年6月,深圳的茂业百货斥巨资,成功收购成商集团74.25%的股份,正式入主成商集团,实现了茂业百货以成商集团为平台、进入西南商业重镇的扩张需求,也标志着茂业百货正式涉足资本市场。2008年2月28日,中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海王星辰与宁波新世纪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斥资3000万人民币收购该公司旗下所有的68间连锁药店。此外,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兼并重组了国内20多个批发市场,成为国内同类企业中拥有批发市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家集团公司。
四、广东建设现代流通大商圈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经销批发业发展滞后
广东现代经销批发业发展滞后,新的批发体系一直没有构建起来,传统批发企业不断萎缩。批发市场承担了分销广货的主要任务,却没有相应催生一批大型批发商,并且主要采取摊位交易方式,各自独立经营,组织形态明显落后,难以适应大工业、大流通的要求。
(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有待深化
连锁经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是被人们比较认可的现代流通方式。与国外相比,现代流通方式在广东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以及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首先,广东省连锁经营步伐还有待加快。2006年广东省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1%,而上海已经达到40%以上,美国则达60%以上。今后广东还需要进一步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连锁经营。其次,电子商务支撑作用有限。网上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不超过10%。第三,物流业总体水平不高。众多物流企业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阶段,物流服务限于初级的仓储与运输功能上,规模明显偏小、经营方式粗放低效,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企业还不具备现代物流企业在货物贸易、转运、存储、托管、加工、包装、装卸和配送以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全过程服务的功能。
(三)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强
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广东流通企业的组织规模不算大,广东省进入百强的企业排名不在前列。广东流通业中多数仍是众多的小企业,广东流通业整体呈现出一种“小、散、乱”的局面。广东流通市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被外资企业或外地企业所占领,而广东流通企业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市场和海外市场有限;同时,众多的小企业因缺乏整合、过度分散导致竞争力弱化。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上海货运公司
广东省流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珠三角地区流通业发达,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流通业比较落后。珠三角地区的流通业增加值占全省流通业增加值的78.68%,广州和深圳两市的流通业增加值占全省流通业增加值的49.8%。而占广东73%土地和70%人口的其他非珠三角地区的流通业增加值仅占22.3%。可见,广东流通业空间布局高度集聚,各区域流通业发展呈梯状结构,呈不均衡状态。
(五)体制障碍
大流通需要一个大市场环境,尽管多年来国内在建立统一市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市场有形和无形的行政性分割,地方、部门利益保护,政府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与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按市场走向发展的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很不适应。
(六)现代商贸流通人才短缺
人才问题依然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个“软肋”。广东的商贸流通人才整体素质比过去有所提高,大学本科、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的人数不断增多,一些大型民营批发企业甚至还吸收了硕士以上高精尖人才参与企业决策。但目前商贸流通业仍然存在人才基础薄弱、中高层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
五、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的建设内容与对策
按照“服务华南、辐射大西南和东南亚地区、面向全球的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商贸流通中心”的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的建设目标,要着力提高商业服务水平,扩大广东现代商贸流通业集聚辐射效应,进一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适当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全面提升现代流通服务业的素质,促进商业资源不断优化,加强现代流通服务业与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的联动性及协调性,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独特卓越、业态先进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