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e化供应链特征

发布于:2011/7/23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  点击次数:

 供应链是产品生产销售型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简单来说供应链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等主要环节。对于源源公司来讲,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都是由自己完成的,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经销商在卖场和商场实现。 

  像源源公司这样规模的服装企业,首先要加强公司内部的供应链环节的沟通和提高效率。具体讲就是要协调产品设计、生产计划、采购及生产车间、库房、物流运输、销售等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有了高效的内部协同就有高效的供应链了吗?不一定。要将经销商也整合到供应链中来,经销商是供应链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 

  这在CIO张开实施了局域网和仓库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平台之后才变得可以实现。局域网和仓库管理系统并非新技术,但是对于源源公司这样正在发展的公司,有了这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才使得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有了可能。如果没有这样统一的管理系统平台,各部门的沟通就是案例中提到的“供应链管理一团糟”。 

  其次要做的就是要将经销商也整合到供应链中来,经销商是供应链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源源公司要了解和掌握经销商在卖场和商场的销售情况,作为指导自己产品生产的依据。密切关注市场,通过经销商的销售数据调整自身的产品生产。知道哪些产品款式和品种是适销对路的产品,及时增加生产保证市场不“缺货”;哪些产品是市场反应滞后不对路的产品,及时减产,避免“高库存”。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改变着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环境,尤其是作为网络经济主体的B2B模式,它不但改变着企业的交易方式,更影响着企业之间的协作方式。在全球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于是出现了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e化供应链管理(e-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是企业和它的合作伙伴之间B2B模式的进一步延伸,通过采用因特网这个全球通用的网络标准,实现了相关各方信息系统的对接,商业伙伴之间能创建一个无缝的、自动的供应链,整条供应链就像一个整体一样运作。通过电子供应链的实施,企业间信息传递的时间缩短了,而且数据也准确了(因为数据只需录入一次),因而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提前期,从而带来库存/运输效率的极大改善。另外通过跨组织企业流程的整合,使得JIT、并行工程和各种库存补充计划有了实施的基础。

  1、e化供应链特征

  虽然e化供应链管理已在不少企业中开始应用,但对e化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大家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企业着重于从整体上提出e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也有的企业提供e化供应链工具。但总的来说,e化供应链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信息充分共享。尽可能集成供应链上所有要素信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并保证信息的即时性和无扭曲。

  (2)供应链自动化与同步化。通过企业间信息系统的整合,各成员能够同步接触到需要的信息,并实现企业间的自动工作流。

  (3)商业流程的变革。E-Supply chain改变了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从计划到购买到下订单和物流活动。这要求各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按照整体合作的要求实施内部的BPR和组织实施成员企业间的BPR,以适应一体化供应链的要求,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和柔性。

  (4)阶段目标。缩短客户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削减供应链费用。

  (5)最终目标。通过信息的共享提高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度,促进战略联盟的形成,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产生竞争优势。

  同传统供应链相比,由于供应链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系统,因此二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1)信息流通模式不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因此供应链上信息一般是逐级传递的线性移动方式。这种逐级传递方式势必造成信息传递的迟滞和不准确,进而导致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供应链的柔性降低。

  e化供应链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模式。它通过Internet实现了各单元之间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程度。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及最终顾客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实现信息直接交换,提高了各环节预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应变能力。

  (2)物流运作模式不同。传统供应链由于信息共享程度低,成员之间基本上是需求—供应关系,因此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物流渠道无法进行更合理的整合,导致了库存增加和物流效率的低下。e化供应链通过促进合作伙伴信息的共享,提升了彼此进一步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关系,进而必将促进对物流的整合,供应链成员之间相互利用对方的物流运作能力,物流创新合作将成为趋势。

  (3)e化供应链的资金流的传递方式与传统供应链不同。通过Internet的电子支付方式,供应链企业之间可以通过银行的网上支付平台实现快速的资金转账与结算。而且随着物流系统的整合,必将带动商流的整合,届时将会出现资金代结算等新的合作模式。虽然资金流的流动方向依然是沿着供应链依次向上游企业流动,但资金的流动速度将得到显著的提高。

  2、构建e化供应链可能性

  尽管从理论上讲实施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的优点是明显的,但实际上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一条供应链中存在着多个企业,企业各自采用了不同的信息系统和标准,许多系统是不开放的因而无法同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换。因此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供应链中多个成员之间的通信与协调成本和企业不得不加入多条供应链时面临的技术难题。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以前,EDI系统是解决企业间电子信息交换的解决方案。但EDI系统高昂的投资使它将中小型企业排斥在外。Internet的蓬勃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e化供应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EDI相比,Internet 费用降低了,更加方便,并且是适用于整个网络的公共标准,因此为实施电子化供应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如ERP、CRM等一旦通过Internet实现向外的有效延伸,将在企业实施电子化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Nat Steel Electronic Ltd(NEL)是一家在全球排名第五位的电子产品特定制造商.其原有的EDI系统仅仅联系了9%的供应商,在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电子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4个月后,竟然有48%的供货商都加入了这个系统信息共享的大家庭,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倾向。因此,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和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已经具备条件。

  3、e化供应链实施

  在实施e化供应链管理时,由于各成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模式。

  3.1 e化供应链实施模式

  根据信息整合程度和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e化供应链实施存在以下三种模式:

  (1)类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 上海到西宁货运

  这是一种同ASP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模式,因此称为类ASP模式,它的适用对象是一些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的企业或外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目前还不能与核心企业信息平台对接,因此可以由核心企业提供一个基于门户网站的信息平台,上、下游企业可以使用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到该平台,通过核心企业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系统来处理自己同核心企业发生的业务,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查询统计分析数据等,这些数据都保存在核心企业的数据库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①实现了一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入口,所有成员可以查询到实时信息。

  ②成员企业除了必备的硬件外不用追加任何投资即可处理相关业务。

  ③可以顺畅的实现企业间的自动工作流,并实现联合计划与预测。

  但这种模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它只能在此平台上实现同核心企业相关业务的电子化处理,不能提供企业需要的所有功能,也不能实现企业所有数据的完全汇总和集成,无法进行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挖掘。如果一个企业同时参与了几条供应链,则它不得不登录不同的系统来处理业务,不能实现业务处理集成化。

  (2)ASP模式

  对于一些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ASP模式是一个可行的模式。它是由相关供应链成员确定了业务处理模式后,共同确定一个ASP来开发信息系统,供成员企业来使用。然后由核心企业和ASP服务商的系统进行对接,以实现平台的完全整合。由于它是由ASP针对行业特点开发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比较好的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避免了企业对信息系统复杂的维护和升级,也便于核心企业和ASP的系统对接,实现上、下游系统的完全集成。另外它也能够适应企业在参加多条供应链时的要求。

  (3)B2BI(B2B Integration)模式

  即B2B集成模式。也就是在各企业自己具备成熟的ERP、MIS系统或电子商务平台的情况下,通过WEB服务实现企业的信息平台的集成,连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的各企业的信息,使上下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与功能的完整的集成。实行对接后,各方实现了完全的信息交互,使得各自的生产、销售计划更加高效有序。B2B集成模式是供应链e化的最高层次,通过这种信息平台的全面对接,供应链成员间就能够进一步实现物流系统的重组和进行联合计划与预测,形成战略联盟。
3.2 e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e化供应链要实现的功能不再是类似于订单提交等一些简单的数据交流,而是要实现各个成员之间的全面信息共享,包括订单、库存以及其它物流数据,因此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计算系统。组件对象模型(COM)、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BRA)之类的技术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但限制这些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些技术在异构系统中不容易实现企业间代码和模块的互用[11],因而对于由一个不同平台、不同语言的信息系统组成供应链系统进行集成,它们都不是理想的手段。而近来颇受关注的Web Service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Web Service即Web服务是封装成一个单一实体并通过网络发布给其它程序使用一系列功能集,其思想类似于远程方法调用。当服务提供者完成Web Service开发并通过UDDI(通用说明、查找和综合)进行注册后,用户即可使用搜索工具发现所需要的Web服务,并按照其提供的WSDL(Web Service描述语言)文件所描述的方法对Web Service进行调用,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并加以显示或储存到自己的数据库中。例如分销商可以创建一个库存查询的Web Service,供应商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查询由他们提供的货物的库存情况,然后把该Web服务进行注册,供应商即可在自己的系统中调用这个Web Service,查询产品的当前库存情况,然后根据双方的预先约定确定是否需要补货。

http://www.tjzxwl.com.cn/zhuanxianone.htm     上海到西宁货运
http://www.tjzxwl.com.cn/zhuanxiantwo.htm     上海到格尔木货运,

  Web Service有两个很大的优点:一是跨越防火墙的通信。Web Services把HTTP当作一种传输协议,用来把一个网站的指令传输到下一个网站。为了穿越防火墙,Web Service把方法调用指令连到HTTP-POST,HTTP-GET或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需求中,这三种需求都是文本形式,所以防火墙就会让它们通过。然后,Web Service要求接收到HTTP/SOAP需求的网络服务器破译该需求,并在适当的对象上调用指令。

  Web Service另外一个优点是客户不需要知道一种服务是怎么实现的,类似于组件,Web Service 提供“黑匣子”功能。它可以被多次引用而不用关心功能是怎么实现的。也就是服务提供方把需要的功能做成Web Service后,即可通过注册把这些商务逻辑“暴露”出来,可以让任何指定的合作伙伴调用这些商务逻辑,而不管他们的系统在什么平台上运行,使用什么开发语言。各个成员企业只需按照供应链合作的需求对需要提供的功能开发一次,所有合作伙伴都可以调用,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花在集成上的时间和成本,让许多原本无法承受EDI的中小企业也能参与进去。而且当企业参与多条供应链时,其系统不加或稍加修改即可满足彼此沟通的要求,因此保护了企业的投资,提高了企业参与电子化供应链的积极性。

  因此对于一个电子化供应链系统可使用如图3所示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综合了前面所述e化供应链的三种实施模式,兼顾到各成员的信息化能力,是一个基于B2B整合的解决方案。ASP、核心企业和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的上/下游企业之间采用B2BI方式以标准的XML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各成员在核心企业的协调下把自己需要提供的服务,如订单查询、货物位置等包装成Web服务,并把调用方法对成员企业进行公布。各成员通过相互调用位于企业应用服务器上的Web Service进行业务处理,而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即图中的类ASP应用终端)则登录到核心企业提供的门户网站进行业务处理和数据查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所有成员间的电子数据处理与交换。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供应链思想的深入人心,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实施e化供应链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继企业内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后的又一信息化过程。本文提出了e化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以及实施过程,其特点是能够满足供应链成员间通信与协作所要求的低成本、灵活性,为企业实施e化供应链提供了可行的方法。e化供应链管理在信息共享、团队合作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有着传统供应链管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技术、安全以及金融结算等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化供应链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的主要运作和管理模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