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
发布于:2011/7/21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 点击次数:为保证粮食市场供求平稳,安置粮食企业职工,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壮大,各级政府在粮食改革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就沂南县来说,原改制企业职工以募股方式购买原企业资产,可按原企业资产评估价70%的价格优先购买,成立新的、具有完全法人地位的粮食企业,由政府全程帮助其办理土地过尸、工商注册等手续。经过此次改制,我县17处参改企业目前已有14处按上述方式完成产权置换,成立了具有法人地位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粮食企业。由点观面,全国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通过改制处置资产成立粮食企业这种方式操作的不在少数,改制后新设企业就成为粮食购销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这样一支生力军数量多,分布广,从业人员众多,其正常有序的经营运转对于践行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需平衡、确保人民粮食需求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很有必要对其发展前景及思路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改制后新成立的粮食企业(下称新设粮食企业)的发展前景,有很多方面持悲观及否定态度,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不客观的。新设粮食企业的前身国有粮食企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粮食系统的重要载体,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推行,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制而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设粮食企业,其发展面临着新市场、新情况,新的挑战,但也存在发展的机遇。粮食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乎国家的安全。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出台了4个“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做出重大部署。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是今后国家粮食工作的重点,新设企业面临一次发展良机。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充分激发新设粮食企业活力,切实增强企业效能,发挥优势,对于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对新设粮食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对其未来发展做初步探究并提出粗浅看法。
http://www.changshawl.cn/zhuanxianfive.htm 上海到岳阳货运
一、新设粮食企业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外企不断涌人,我国已形成了国有、独资、合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粮食行业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由于新设粮食企业的前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持续有效地发挥着“两个主渠道”作用,在粮食经济中占有良好信誉与重要地位。因此,与其他经济组织相比新设粮食企业拥有自身独有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信息优势。首先新设粮食企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市场网络,有较为丰富的信息来源。其次新设粮食企业位于较为发达的区域经济中心,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粮食主管部门、财政、物价及其他相关部门及时获得与粮食相关的信息,从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经营决策占得先机。 上海到武汉专线
2、信誉优势。国有粮食企业仓容大、网点多、设施先进、信誉好,粮食购销活动中,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粮食购销总量特别是小麦购销量居优势地位,有效地发挥着市场主渠道作用。在社会上拥有良好信誉。新设粮食企业做为其新主人,自然拥有其前身拥有的良好声誉,便于开展经营活动。
3、购销结合优势。新设粮食企业销售渠道多元化,有能力与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和代购代储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粮食购销加工体系,有效降低费用成本,实现原粮转化升值,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就近销售给粮食加工企业。
4、市场优势。在城乡群众主食社会化供应方面,新设粮食企业占据有利地位。在城区积极构建社会化大厨房,推进粮店转型,不断实现城镇居民主食社会化、规模化、连锁化供应。城区消费者人口集中,购买方强,可以利用自身分布较广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利用自身在城区中心的粮油经营点销售粮油及其它农副产品,只要做到进货渠道正规、商品周转快、价格适中,很快就可以赢得市民的青睐。条件成熟可创建自己的品牌,并在其它地方开立连锁店,增加规模,增强收益能力。在乡村,可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范围,实现服务内容系列化、品种多样化,保证放心粮油进入千家万户,方便群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上海至湖北专线
5、资金优势。国家为支持粮食企业发展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新设粮食企业按政策规定在经营活动中可以得到农发行贷款。除此之外,凭借良好信誉,企业可以以开办代农储粮“粮食银行”等多种方式获得周转用粮,从而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二,发展思路对策
新设粮食企业要在改革后新粮食市场体系中站稳脚跟,必须审时度势,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乃至实现跨越发展。
1、大力推行订单收购。订单农业是粮食种植的发展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夯实产加销合作体系的基础。新设粮食企业只有掌握粮源,才能更好地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当前,就是要大力推行订单收购,通过与农户签订规范订单合同,提高粮食订单履约率,与粮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完善“企业+农户+基地”等多种组织体系,推广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按订单常年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有效保障粮农收益。在收购过程中,采取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下乡设点、流动收购力度,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售粮。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开展订单收购,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巩固粮食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创新科技联手经营。转变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努力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争取社会集资,进行技术改造,争取政府投资,增加科技投人。大力开展科研开发,加快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主导产品名牌化,名牌产品产业化,不断增强企业晶牌价值与核心竞争力。把粮食加工企业的设备、技术、产品市场优势和购销企业的仓容、资金、网点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努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不断稳固新设粮食企业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
3、努力创建知名品牌。品牌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资本。新设粮食企业要充分发挥好城乡群众主食社会化供应的主渠道作用,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闯市场,借助于政府开展的“厨房工程”和“早餐工程”建设,努力创建自己的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要善于发现市场,利用市场,挖掘市场,以市场为取向,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消费群体,生产满足大众、花样不一、适销对路的产品。重点生产绿色、卫生、营养、方便的粮油系列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营养日趋重视的需求,以食品的高质量、多品种赢得社会认可,丰富群众主食。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建立配送中心,健全销售网点,以网点为骨架,搞中心食品配送和网点对外批发零售。同时,积极发展连销经营,“走出去”建立分公司,逐步拓展外地市场。以配送、连锁、外拓的形式,扩大产品覆盖面和销售量,促进企业扩规模、上档次,助推企业创建粮油食品知名品牌,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