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政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行官

发布于:2011/7/21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  点击次数:

上海至哈尔滨物流公司一个人口密度最高,道路最复杂,塞车最严重的特大型城市,在短短的10来年中变成引力俱增、货源滚滚、聚散快捷、物流有序的世界大港,原因之一是上海市历届政府,坚持把上海物流业放到整个国内国际大背景下进行规划,实现从“留”到“流”的战略转变,城市建设实现从“内”到“外”的重大转变。1990年以来,上海市府累计投资3600多亿元用于功能性、枢纽性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发展搭桥铺路、保驾护航。
  上海物流从崛起到繁荣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政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行官,是物流业的宏观决策者、服务者和领跑者。一句话,物流要发展,政府要先行。上海物流公司
  启示之一政府要先给物流准确定位,赋予正确发展方向
  在“十五”计划中,30多个省市把物流作为新兴或支柱产业,100多个大中城市制定了物流规则,有的要发展成地区物流枢纽,有的要建成区域物流节点,有的要成为国际物流中心,还有的要建成物流强省、强市。无论称谓什么,级别如何,都是个定位问题。给物流定位,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决不是赶时髦、凑热闹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物流业兴衰成败的根本大计。物流定位的科学准确与否,取决于政府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正确认识,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
  上海的物流定位是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这个由市政府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反复论证,酝酿形成于“九五”计划时期,经国务院批准的物流定位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是科学合理的。
  国际航运中心是现代港口的一种高级发展形态,基本要求是必须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港口城市作依托,处在全球干线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地位,处于国内市场与世界经济的交汇点,代表所在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上个世纪初欧洲出现的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50——80年代世界各地出现的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80年代末至现在正值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时期。与第一、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相比,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在功能、模式、运输工具、辐射能力等方面有了重大飞跃,有着明显的知识经济特殊性征,集商品、资本、信息、技术于一身,具有市场交易、航运信息和物流服务等综合功能。上海到黑龙江专线
  上海具备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要素。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高度发展的祖国是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上海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有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能力和实力;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濒临东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远洋船出东海可以到达世界任何港口,是全球干线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有国际航运中心必备的优越地理位置;上海位于长江的龙头,经济腹地广阔,适箱货源充足,是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最理想的天然福址;上海航线、航班众多,港口、码头、泊位齐全,集散网络完善,具备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吞吐功能;上海是个开放的城市,市民文化素质较高,思想开放,胸襟开阔,是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上海科技力量雄厚,信息产业发达,城市功能完备,综合竞争力国内一流,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和依托。

http://www.haerbinwl.cn/zhuanxianthree.htm      上海到黑河货运
http://www.haerbinwl.cn/zhuanxianfour.htm       上海到大庆货运

  上海市政府先于物流热到来之前的“九五”期间,就把上海物流发展的目标定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这个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的定位,为上海物流发展赋予了正确方向,这决不是偶然巧合,也决非标新立异之举,而是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深入研究和对国际航运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所处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详尽分析的必然结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