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流撬动全球物流链条
发布于:2012/1/6 来源: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自建物流并不一定是仓库、物流队伍全部都自己搭建。关键要看对于仓储物流的把控力度,如果把控力度足够大,能够完全满足于自己的服务需求,合作模式的自建物流也是可以的。自建物流的难点不仅在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最难的还在于物流团队的管理,尤其是基于较高服务水平的管理;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对路线的管理。
双十一熬过去了,双十二的订单也已经处理完了,但是双十二的高烧还在继续,2011年的物流体验要比2010年更加糟糕。2010年年底,申通的日均处理包裹量是180万,而2011年日均在350~370万,峰值则达到了430万。在2010年年底的时候,上海物流申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根据2011年年底最高峰320万准备的,显然这已经超过了申通的估计。2011年,全国物流行业的包裹处理量预计同比增加了65%~70%,超负荷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影响发货速度有三个环节:干线运输、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目前,干线和分拨中心还可以支撑得住,但是末端配送却成了软肋。由于短时间增加了大量的包裹,但短时间很难招聘足够多的临时工,大量的包裹挤压在配送端,就导致了严重超负荷运转。
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客、京东在20亿、100亿的基础上还能以倍速增长,关键原因就在于物流。第三方物流好比公共的公路,而自建物流是独立的高速公路。平时,“高速公路”的优势并不显性,一旦碰上淘宝搞活动和冬季网购旺季,自建物流就完全避免了“公共交通”的拥挤。行业资深人士多会关注重复购买率这一衡量用户忠诚度的指标,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在目前营销高成本的现实下,新用户的获取成本从2008年的20元,到目前平均150~200元,上海货运公司忠诚度就意味着更少的营销费用。让用户保持忠诚度,用户体验是第一要素。用户体验分为货(正品、低价、齐全)、前端购物流程便利程度以及后端下单后配送环节和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货和前端的竞争已经差别不大,用户体验的差别就在后端的配送和售后服务。
京东将90%投资用于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财务系统三大系统上。据了解,京东目前30%的订单采用第三方物流,但第三方物流的投诉量是京东自建物流的12倍。从成本分析上看,一个城市每天有2000个订单,自建物流的成本能与第三方成本打平,而在北京、上海、广州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并且能够做到平均5.2元每单,成本低于第三方,还能够做到服务质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