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农村公路留下不少隐患 快速延伸养护亟待加强

发布于:2011/7/9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面对农村公路突出的问题,2009年12月博白县及时出台了《博白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方案》,决定从2010年至2012年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开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举全县之力,切实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0年1月18日,博白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办公室挂牌成立,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大会战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资4亿元,完成通乡镇联网水泥公路94公里,通建制村水泥公路960公里,通村屯水泥公路500公里的建设任务,通建制村桥梁1公里,实现所有四级以上的农村公路100%硬化,100户以上村屯通水泥路的目标。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战鼓擂响后,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外出经商老板、在外工作的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群众修路架桥的机遇意识和自觉性大大增强,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民修路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农民集资投劳、项目支持、财政补助、部门帮扶、企业赞助、信贷支持、社会捐助“七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模式。2010年,全县先后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553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600多万元,开工项目346个632.21公里,总投资1.83亿元,竣工项目336个602.61公里,完成投资1.79亿元,超额完成1.5亿元的投资任务,行政村水泥路通达率从2009年底的46.5%提高到64.9%,取得了辉煌战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切实地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工程竣工时,许多群众自发地以送锦旗、送感谢信、写对联、唱山歌、燃放烟花炮竹等各种方式表达激动心情,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养护管理未跟上,留下不少隐患 
  博白县经过一年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广大边远的农村发生了可喜变化,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提高了路网通达深度,优化了路网结构和布局,增强了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了万众瞩目的经济社会效益。许多群众由衷地说:“过去朝思暮想家里通条机耕道,如今做梦也没有想到,家门口竟有了水泥大道!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我们农民这回是真的走上了康庄大道!” 


  然而,笔者在深入旺茂、东平、松旺、龙潭等乡镇了解情况时也发现,部分已硬化的农村公路管护工作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亟须解决的问题。 
  走访中,笔者发现农村公路硬化后,一些车主认为道路条件好了,于是多拉快跑多赚钱,超载超速运行,给级别相对较低的农村硬化公路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后患;一些村民毁路挖沟,铺设地下水管,使公路损毁严重:有些路段老化龟裂;有些路段水淹沙浸;还有的路段路基下沉,路面开裂,影响了公路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农村公路改造一般在原来的路面上修缮硬化,大部分村级公路要经过人员密集区域,坡陡、弯急、临崖、临水等情况仍然存在,而硬化好的道路上,交通安全设施普遍缺失,比如限速限载、停车点、慢行、人行横道等警示标志缺失,于是陡坡、拐弯处、交叉路口成了农村交通安全事故的多发地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