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物流网将为传统制造业插上技术的“翅膀”

发布于:2010/12/22  来源:上海物流网  点击次数:

是什么样的大项目,让这家上市公司兴师动众?原来,就在最近,海康威视的控股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拿下了重庆市政府一个投资规模达50亿元的大型建设项目,海康威视正是这个项目的实施主体。 
  在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的眼里,上海到沈阳货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而是海康威视抓住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智慧城市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这个大型社会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包括了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将整合接入不少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 
  “未来物联网最有可能首先实现突破和大规模应用的,就在智能交通领域。”陈宗年告诉记者,重庆项目只是一个开始。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让当时在中电科技集团52所工作的陈宗年看到了国内外反恐、安全方面的机会,进军安防行业,结果成就了今天海康威视在国内的行业龙头地位。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康威视都作为安防建设的主角出现。2010年5月,海康威视在深交所上市,开始了全新的资本历程。 
  但是,陈宗年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看来,历经10年黄金发展期的安防业,因为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迎来下一个爆发性的黄金10年。 
  海康威视早几年就已经布局物联网,并于2009年通过并购进入智能交通领域。 
  50亿元大单,是重庆市政府构建“智慧城市”跨出的重要一步。据悉,项目建成之后,重庆将出现这样一番景象:无论哪条偏僻道路上出现砸车事件,城里布下的“天网”都能够在4至6小时内将歹徒锁定。事实上,“智慧城市”的构想不只是重庆有,包括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同样的需求。这正是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所在。 
  造梦工场 
  在商场门口装上智能摄像机,可以轻松完成当日甚至任一时段的人流量统计; 
  一辆疾驰的跑车,无论速度多快,都逃不过“智能摄像机”的法眼——不仅是车牌号、车辆颜色会被精确抓取,甚至能够捕捉车辆的损耗度细节。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即时传输到交警部门的后台电脑上,与“黑名单”自动进行比对。 
  上述场景,是记者在海康威视的展示大厅里看到的新应用。 
  海康威视副总裁刘翔说,上海到沈阳货运海康威视对自身产品从外观到机芯等各个细节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赢得市场的最大优势所在。 
  在杭州马塍路上的海康威视研发大楼里,近千名研发人员每天从事新技术研发,从完善现有技术到开发新领域,分工细致。其中,近200人从事与物联网关系最紧密的智能识别新技术的研发,这就是海康威视的“造梦工场”。 
  浦世亮博士是这个“造梦工场”的技术领衔人,也是海康威视的研发总监。他分析,物联网技术首先是通过感知设备获取量化的数字信息,然后才会有数据的无线传输以及后期的各种应用。而感知层面的信息大量依赖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来获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