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常富治: 构建中国特色船舶登记制度

发布于:2010/12/18  来源:上海物流公司  点击次数:

为什么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效果不明显,经过调研,常富治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政策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大型国有航运企业的中资船舶;第二,该政策仅解决了中资船舶进口环节高昂的税赋问题,并未触及当前中国船队所面临的其他政策性制约因素;第三,该政策在执行程序上手续复杂、周期长;第四,船舶回国登记后企业运行费用增加,船舶管理和运营的灵活性降低。
  “纵观各国(地区)的船舶离岸登记或国际登记制度,不难发现其在‘降低营运成本’这个中心环节上存在共同点,其实就是海运扶持政策在船舶登记制度上的体现。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船舶注册地,我们发现除注册地政府设定了便利的开放船舶登记制度以外,还有完善的金融政策、优惠税收政策、宽松的公司注册制度以及国际通行的外汇制度和海事司法制度等与之相配套。”常富治表示。
  引更多船舶登记
  目前中国已经是一个进出口大国,国民经济对外出口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而国际航运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进出口货物运输,因此发展国际航运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以上海港为例,每年进出上海港的中国船舶还不到全部船舶的10%,只有5%~6%,因此有必要借助国务院批准的上海航运综合实验区政策,在上海洋山建立特殊的登记制度,以吸引更多中资船舶登记。
  常富治表示,国际船舶特殊登记制度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船舶免税政策。利用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有利的政策环境,在洋山保税港区内进一步深化“特案免税登记政策”,建立以洋山为船籍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即由中国海事局在洋山保税港区设立船舶登记机关,将洋山作为一个特殊的中国籍国际航运船舶登记港。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将不涉及对现行法律的修改,而只是在洋山保税港区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实施的一种特殊登记制度。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在登记程序优化、税收管理、金融扶持等方面采取灵活政策,以此达到降低中国船队营运成本,提高中国远洋运输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船舶保税登记制度从登记机关、登记条件、营运航线、船舶税收、船员个人所得税、船舶检验、船员雇佣、船舶保税融资租赁等10个方面设计了制度构架和配套政策,以增加国际航运船舶登记注册量、集聚船舶要素、大力促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话语权为目的,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上海物流公司】编辑整理

相关新闻